不悲壮不代表不感人,不是悲壮才值得欣赏。二战期间,所有有关澳大利亚的背景元素全部融入了整部电影:爱情、残酷的战争、种族问题、土著人的同化、对殖民地的剥削、还有那澳洲旷野万里的迷人风光。
关于《澳大利亚》 整部影片的前半部分全在为史诗般的高潮做铺垫。二次大战前夕、女主角:优雅的英国贵族Sarah,为了寻找在澳洲的丈夫,千里迢迢的来到地球的另一端的蛮荒之地——澳大利亚。当她抵达这片一望无际的土地时,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被人杀害。Sarah克服陌生环境所带来的重重挑战,跟着Drover一起赶着1500头牛,横越北澳洲大陆。在这趟艰辛而浪漫的路程中,他们二人一路扶携相随,领略了迥然不同的壮丽景观,结识了众多豪放热情的居民和当地土著人。同时,他们二人也开始感受到彼此内心冲突的转变,一股莫名的奇妙感觉涌上心头。正当他们打算开始新生活时,战争掩却轰然而至。1942年,日军轰炸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就在轰炸过后,凝聚了大半部电影的情绪彻底爆炸了:
Drover去被鬼子轰炸过的岛上救黑人和白人混血儿的片段,生命是可贵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
Drover和Sarah在码头情感的爆发,就像是另一段“乱世佳人”。
Neil的土著人爷爷为了救自己的孙子,杀死了Neil的白人父亲,长长的矛刺穿人的胸脯,爷爷用无声的语言控诉着白人抢夺他们的土地。
日本鬼子在轰炸了达尔文港后,黑人走入酒吧的那一刻,就像是为整个澳洲的种族平等开启了一扇天窗。
影片最后孩子跟随爷爷去辽阔的澳洲大地上流浪,也暗示出白人政府会放弃了对土著人的同化政策。
有媒体评论说这是导演巴兹•鲁尔曼最浪漫史诗爱情片。在我看来,爱情只是贯穿影片的一根线,澳洲土著人和白人之间的斗争从开始一直到最后都紧紧包围着故事的进程,影片的结尾也给我们暗示了结局。大卫•文翰主演的黑人和白人混血儿Neil Fletcher在里面的表演远远抢了休•杰克曼的风头,特别还在影片前半段的时候,Neil用自己的能力在让狂奔的牛群急刹车般的停在悬崖间,哪一段,宛如特意为Neli准备的,澳洲土著人的每一个特点都发挥的淋漓尽致,狂奔的牛群彻彻底底的衬托出了Neli矫健的骑术和与自然交流的智慧。可惜后半段中,Neil的调皮捣蛋还是败给了Drover与Sarah硝烟下的爱情。不过Neil的土著人爷爷一次次的出现,给Neil增色不少,像是始终在提醒Neil它是一个土著人,终究要回到土著人的自然生活。
大卫•文翰的相貌从现在看来不输给小贝和阿汤哥,如果好好发展,有前途。
相关链接:影评 | 澳大利亚
![]() |
新鲜出炉的帅哥 ![]() |